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

2009年4月23日星期四

藍水海軍的動力與使命

原題:中國經濟崛起催生藍水海軍

英國《金融時報》亞洲版主編大衛•皮林(David Pilling) ,譯者/何黎,2009-04-24

1888年,北洋水師宣告成立。此前中國清政府為此耗費了大約1350噸白銀購置軍艦。幾乎一夜之間,北洋水師成為世界第八大海軍,並且照理也是亞洲最強大的艦隊。但這一幻覺僅在6年後就被戲劇性地擊碎了。這支耀眼的新艦隊在中日甲午海戰中,被更為組織有方的日本帝國海軍打得全軍覆沒。這場恥辱的失敗,加速了中國的衰落和日本的崛起。10年後,日本在日俄海戰中令人震驚地獲勝,鞏固了這一實力轉移。
昨日,中國海軍在青島慶祝成立60周年。現代化海軍的重生,是中國經濟復興的必然產物。中國海軍的實力可能還是比不上日本海軍,儘管有一個更好聽的名字: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在英語裏,這聽上去像一家革命性的服裝店),而日本稱作海上自衛隊(Maritime Self Defence Force)。但趨勢是相當明顯的。受戰後和平公約的約束(即便不是法律限制),日本軍費開支最多只能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而國防分析人士估計,中國軍費開支約占GDP的4%(中國GDP雖小於日本,但增速快得多),海軍在中國軍隊成為日趨顯赫的軍種。
遺憾的是,在應邀訪問青島的14國海軍中,日本被刻意排除在外。去年6月,一艘日本驅逐艦獲准訪問中國湛江港,這是60多年來中國首次允許懸掛太陽旗的海軍艦艇靠近中國海岸線。但在中方看來,讓日本參加紀念中國海軍成立的慶典活動,作為一種和解舉動顯然有點過頭。1949年,一些國民黨軍艦投奔共產黨,由此誕生了解放軍海軍。
美國則得到了更好的對待。儘管由於華盛頓近期決定向臺灣增售武器,兩軍關係有所惡化,但美國海軍作戰部長、海軍上將加里•羅海德(Gary Roughead)仍應邀參加慶典。東道主中國海軍司令員吳勝利甚至邀請他搭乘軍用飛機從北京飛至青島。
但在這些禮遇之外,對於中國構建一支“藍水海軍”的努力,美國已表示焦慮。至少在理論上,這樣的“藍水海軍”將有能力在遠離中國海岸線的地方投射實力。美國國會研究服務部(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s, CRS)去年11月更新的一份報告表示,中國的目標是最早在2010年就達到這樣的軍力,即一旦在北京視為中國一部分的臺灣問題上爆發衝突,中國軍隊能夠嚇阻或防止美軍進入臺灣海峽。該報告還推測,中期而言,中國的其他戰略目標可能包括:“取代美國的區域軍事影響力”,最終目標可能是鼓勵美軍撤離太平洋地區;在海上領土糾紛中捍衛自身利益;為中國進口石油和其他礦物保護海上航道。美日兩國一向對於他們眼中的中國軍費開支缺乏透明度表示憂慮。
美日帶著一定的緊張心情關注中國海軍的崛起,純屬自然。中國可能還要數十年時間才能趕上美國的海軍實力。但是,當那一天逼近時,它將對戰後太平洋地區的均勢提出棘手的問題,迄今這一均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美軍的存在而得到保持的。美日兩國肯定希望,當那一天到來時,它們面對的會是一個更加民主的中國——即使這是基於一個不可靠的假定,即與威權國家相比,民主國家不太可能濫用武力。
當然,中國堅稱自己絕無好戰意圖。中國國防部外事辦公室主任錢利華少將去年告訴英國《金融時報》:“即便有一天,我們擁有了一艘航空母艦,與別的國家不同,我們不會將其用於推行全球部署或全球影響力。”
人們不必要完全相信這一說法才會承認,隨著中國更深地融入全球貿易,它將感到有必要保護自身利益。
上海政法學院(Shanghai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軍事專家倪樂雄告訴《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中國已融入全球經濟網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新職責是保護我們在沿海地區和公海的國家利益,而不是投入軍備競賽。”他表示,儘管一些人仍夢想著中國海軍成為一支世界級海軍,有能力“抹去殖民的恥辱”,但這不是主要目的。
全美亞洲研究所(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亞洲能源安全項目主管米克爾•赫伯格(Mikkal Herberg)也承認,中國發展海軍的主要目的,很可能確實是為了保護其貿易流動。“眼下,中國的咽喉為美國海軍所控制,”他表示。戰前日本的例子表明,這絕非好事。正是這種不堪封鎖的脆弱性,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日本走上了悲劇性和殘忍的肆虐亞洲之路。
如果只是為了這個原因,那麼中國海軍的崛起也許真的是件好事。千百年來,中國一直向內看,現在,隨著它把眼光投向海上,如果認為這毫無危險性,那將是愚蠢的。但同樣不明智的是忽視這樣一個事實,即一支更強大的海軍,是中國日益融入全球經濟的幾乎不可避免的結果。這也帶有風險。但總體而言,這無疑是應該受到歡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