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

2009年2月24日星期二

歷史的麻辣兔頭

小時候,我家有個栓大門的老古董。銅制的。每天晚上,睡覺之前,父親都會叫我:關門。据说,這是爺爺的短煙槍。其實,也算不上老古董吧。現在全家都不在老家了,這個老古董也就不在了。
如果,我不知道。可能也不會在意。不知道歷史,也不會知道其意義。
前段時間,周功鑫院長臺北故宮一行遊走北京、上海,談國寶合作。並沒有引起大陸民眾和學界的重視。即便沒有官方招呼,民間也沒有大討論。新浪關於周功鑫登陸消息,也評論寥寥。更別提有什麼媒體發社論了。
而在海峽那邊,就掀起巨大波瀾。臺灣人怕借大陸寶貝之後,無法完璧歸台。民間和政界都極度擔憂。
臺北故宮的寶貝,確實保護得不容易。輾轉到上海,再到臺灣,經歷了歷史塵封,最終以國立故宮博物院命名。
百度“臺北故宮”詞條提到:
故宮博物院於抗日戰爭的前夕,選擇重要文物南遷。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東北後,國民政府開始計畫將博物院文物南運。隔年,日軍攻佔熱河、進逼北平,故宮理事會要求博物院選擇院藏文物菁華裝箱儲置,開始南運。
1933年2月6日,北平戒嚴,華北情勢告急,第一批南遷文物抵達上海,期間南遷文物共五批19,557箱,包含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國子監等單位文物的6,066箱。
……
無論如何,蔣介石帶領的國民政府輾轉中國,也沒有捨棄這些文物,直到臺灣。他們無法捨棄。這是許多人無法感知的。這是周功鑫之行面帶憂鬱的原因。這也是我們對文物木然的原因。
這次巴黎拍賣圓明園鼠首、兔首。引發了大陸民間和官方的怒火。我分辨不出這怒火裏,幾分是燃燒的對文物和歷史的珍視,幾分是民族的情緒。
我還是希望前者多一點點,而不是後者。前者,可以阻擋我們再像文革時期那樣放火,後者,可以點燃烈火,燒毀一切。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那個兔頭並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在我們心裏的,那只關於歷史的麻辣兔頭。